非配对 t 检验比较两个非配对组的平均值,假设检验值服从高斯分布。阅读其他内容,了解如何选择 t 检验,以及如何解读结果。
非配对 t 检验假设您从服从高斯分布的群体中抽取了数据。由于中心极限定理的存在,在样本量较大时,这一假设就不那么重要了。
作为列统计分析的一部分,Prism 可以执行正态性检验。了解更多。
如果您的数据不是来自高斯分布,您有三种选择。最好的选择是对数值进行转换(可能是对数或倒数),使分布更加高斯分布。另一个选择是使用 Mann-Whitney 非参数检验代替 t 检验。最后一个选择是无论如何都使用 t 检验,因为它对大样本违反高斯分布的情况相当稳健。
非配对 t 检验假定两个种群具有相同的方差(因此具有相同的标准偏差)。
Prism 通过 F 检验来检验等方差。该检验的 P 值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两个种群真的具有相同的方差,那么你随机抽样选择的样本的方差比与实验中观察到的一样远离 1.0(或更远)的机会有多大?P 值越小,说明方差越大。
不要仅根据 F 检验得出结论。还要考虑其他类似实验的数据。如果有大量以前的数据让你确信等方差确实相等,那就忽略 F 检验(除非 P 值真的很小),照常解读 t 检验结果。
在某些情况下,发现群体具有不同的方差可能与发现不同的均值一样重要。
非配对 t 检验的原理是比较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和差异的标准误差,差异的标准误差是通过合并两组的标准误差计算出来的。如果数据是配对或匹配的,则应选择配对 t 检验。如果配对能有效控制实验变异性,那么配对 t 检验将比非配对检验更有检验力。
"误差"一词指的是每个值与组平均值之间的差异。只有当散布是随机的--导致一个值过高或过低的任何因素只影响这一个值时,t 检验值的结果才有意义。Prism 无法检验这一假设。您必须考虑实验设计。例如,如果每组有六个值,但这些值是从每组的两只动物(一式三份)中得到的,那么误差就不是独立的。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来自某只动物的所有三联值偏高或偏低。
仅使用 t 检验比较两组。若要比较三个或更多组,请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进行多重比较检验。进行多次 t 检验,一次比较两个组是不合适的。进行多重比较会增加偶然发现统计学显著差异的几率,并且难以解读 P 值和统计学显著性声明。即使您想使用计划内比较来避免多重比较的校正,您仍应将其作为单因素方差分析的一部分来进行,以利用其带来的额外自由度。
如果您想将单组实验数据与理论值(也许是 100%)进行比较,请不要在一列中填入该理论值并进行非配对 t 检验。相反,请使用单样本 t 检验。
非配对 t 检验比较的是两个组的平均值。即使两组的分布有很大的重叠,也有可能出现极小的 P 值,这就是群体均值不同的明显证据。在某些情况下,例如评估诊断试验的有用性,您可能更关心分布的重叠程度,而不是均值之间的差异。
如果您选择的是单尾 P 值,您应该在收集任何数据之前就预测出哪组平均值较大。Prism 并不要求您记录这一预测,而是假定它是正确的。如果您的预测是错误的,那么请忽略 Prism 报告的 P 值,并说明 P>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