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行 Cox 比例风险回归后,会拟合出一个模型,提供模型中预测因子变量与估计风险率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由每个预测变量的参数估算值概括。
一旦定义了模型,就可以为输入数据表中的每个原始个体观测值提供附加信息。这些值可在结果的 "个体值"选项卡中找到,该表中的行与输入数据表的行相对应(数据表第一行的观察值与个体值结果表的第一行相对应,以此类推)。特异性地,对于每个观测值,都要报告以下值:
•线性预测因子,XB--这是在输入每个个体的估计参数估计值和每个预测变量的值后,为 Σxi*βi 计算出的值。该值表示个体观察值的估计对数(危险率)与基线危险率的变化程度
•风险比,exp(XB) - 这是简单的指数化线性预测因子 (XB)。该值是一个乘法标量,用于根据基线危险率确定个体的危险率,或根据基线累积存活率确定个体的累积存活率。Cox 比例风险回归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比例风险假设(即任何个体的风险率都与某个未知的基线风险成正比)。这个相对风险值(exp(XB))代表了这种比例风险性(这个特异性个体的风险比基线风险大多少倍或小多少倍)。
•累积危害(H(t))--这是模型在给定的观察时间内对该个体估计的累积危害(截至时间 t 的总累积风险)。累积危害值越高,估计累积生存概率值就越低(见下文)。由于一些数学/计算方面的原因,该值非常重要(因此也包含在结果表中),但不容易直接解读。累积危害值和累积存活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累积存活率(S(t))--这是模型根据观察时间估算出的个体存活率。该值表示假设个体的各预测因子变量值与本次观察值相同,个体存活到此时的概率。该值由基线生存函数(请参阅本页基线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得出:

注意,利用上面提供的两个等式,可以直接从基线生存函数和线性预测因子(XB)值计算出模型估计的个体累积危险度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