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is site.

除了与相关受体结合外,放射性配体还与其他位点结合。与相关受体的结合称为特异性结合,而与其他位点的结合称为非特异性结合。这意味着非特异性结合可代表多种现象:

在大多数情况下,大部分非特异性结合代表配体与膜的某种交互作用。分子细节尚不清楚,但非特异性结合依赖于配体的电荷和疏水性--而非其确切结构。

非特异性结合也可能是与受体、转运体或研究人员不感兴趣的其他蛋白质结合。本示例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肾上腺素与血清素受体或代谢酶的结合可被视为 "非特异性 "结合。

非特异性结合也可能是与用于分离结合配体和游离配体的过滤器的结合。

非特异性结合通常(但不一定)与放射性配体的浓度成正比(在其使用范围内)。加入两倍的放射性配体,就会看到两倍的非特异性结合。

检测非特异性结合的方法是在与受体结合的未标记药物浓度达到饱和的情况下测量放射性配体的结合。在这种条件下,几乎所有受体都被未标记药物占据,因此放射性配体只能与非特异性位点结合。将某一浓度放射性配体的非特异性结合从该浓度的总结合中减去,即可计算出放射性配体与受体的特异性结合。

您应该使用哪种未标记的药物来确定非特异性结合?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使用与放射性配体相同的化合物,但以其未标记的形式。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必要的,因为没有其他药物能与受体结合。但大多数研究人员都避免使用与冷热配体相同的化合物,而更愿意用一种化学性质不同于放射性配体但能与相同受体结合的药物来定义非特异性结合。

应该使用多大浓度的未标记药物?您希望使用的药物浓度足以阻断几乎所有特异性放射性配体的结合,但又不至于导致膜发生可能改变结合的更普遍的物理变化。如果您研究的是特征明确的受体,一个有用的经验法则是使用未标记的化合物,其浓度等于受体 Kd 的 100 倍或放射性配体最高浓度的 100 倍,以较高者为准。

理想情况下,使用不同浓度的几种药物定义非特异性结合应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应尽可能进行测试。在许多检测系统中,非特异性结合只占放射性配体总结合的 10-20%。如果非特异性结合占总结合的一半以上,您将很难获得高质量的数据。如果您的系统存在大量非特异性结合,可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过滤器、更大容量的洗涤缓冲液、更热的洗涤缓冲液或不同的放射性配体。

© 1995-2019 GraphPad Software, LL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