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is site.

生存分析通常涉及实验设计,其中,不同的受试者在不同的时段内接受随访。如何量化中位随访时间?生存分析(在Prism和其他方案中)告诉您中位生存时间。但如何了解中位随访时间?

请注意中位生存时间和研究受试者接受随访的中位时间之间的区别(本页的主题)。

作为生存分析结果的一部分,Prism将提供一张表格,其中包括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风险受试者人数。其中一种想法是查看此表格,了解数量下降到起始值的一半需要多长时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有风险人数出现下降的原因有二:

1.受试者可能发生感兴趣事件

2.受试者的观察结果可能删失

Schemper和Smith(1)想出了一个聪明的方法,即利用输入的生存数据来估计中位随访期。技巧是交换视为感兴趣事件的含义。考虑一项感兴趣事件实际上是失访的研究(由于这是研究中任何受试者均可能经历的一过性事件,因此该描述有用)。从该起点可以看出,如果受试者发生感兴趣事件,我们无法知道在失访之前已随访多长时间。为在分析上探讨该想法,Schemper和Smith建议再次运行Kaplan-Meier分析,但交换状态指标的含义(用1表示失访或删失观察,用0表示受试者经历原始研究中的感兴趣事件)。对该交换数据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时,“中位生存时间”的含义实际上可以解释为“失访”中位时间。换言之,这是中位随访期!

如需在Prism中执行该分析:

1.从原始数据的生存分析结果中,点击“新建”>“复制当前工作表”

2.在出现的“分析数据”对话框中点击“确定”

3.将出现“参数:生存曲线”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交换指标变量。默认情况下,1表示感兴趣事件,0表示删失。在对话框中交换该约定(但数据保持不变)。在Prism中指定,0表示感兴趣事件,1表示删失

4.按下“确定”并查看结果页面。忽略对数秩检验及其P值。这些值无法解释。而是查看“中位生存时间”的值。由于已经交换指标变量,该值实际上表示中位随访期

5.从该分析中创建的Kaplan-Meier图,追踪在一定时段内接受随访的患者人数。它不同于Kaplan-Meier图,后者追踪随时间推移的生存率。

对于比较两组的样本数据,结果(经过一些纠正)如下所示:

两组的中位随访期均为130天。为进行比较,下文给出了相同数据的生存曲线:

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时间为75天,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时间未确定(曲线从未与50%生存概率线相交)。

参考文献

1.M Schemper和TL Smith,关于失效时间研究中量化随访的注释。《对照临床试验》(1996)第17卷(4)第343-346页

© 1995-2019 GraphPad Software, LLC. All rights reserved.